120v

内部员工断送企业之路,究竟哪方有错

文章作者:南明
2021-11-09

据报道,有知情人士曾向经济观察报记者举报某药企。在提供的材料中,详尽地列出了该药企在2002年7月至2005年1月间共648笔现金和3笔实物的“返利”情况,瞬间吸引了外界眼球,纷纷猜想企业是否涉及了不合规问题。2017年国庆前夕,广西和河南有两家药企因员工举报被收回GMP证书一事也如出一辙。据传,其中一家的举报信由该药企质量人员发出,信中详列了该药企非法添加提取物、中药材以假乱真和伪造检验记录等不法手段,可谓亲手将企业送上西天。

从药品的生产到销售再到竞争,药企的关注点都放在同类竞争对手身上。他们估计不会想到有一天竟然会是内部员工将自己亲手送上断头台。无论多么意外与生气,都难改定局。那么内部员工断送企业之路,究竟哪方有错?

网上曾有一篇名为《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的文章,在各行各业间广泛流传,也挑起了不少口水战。假设真的有药企是因员工举报而消亡,那么很大可能不是因为对员工太宽容,而是自己亲手埋下了祸端。

安永发布的2017年《亚太地区舞弊调查报告》告诉我们,9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合规企业工作。员工认为企业应简化打击舞弊、贿赂和腐败的政策,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并遵循合规政策。但企业呢?为了出成果与高利用率,为了制造自身优势,动歪心思造假去申报;在生产方面,授意基层操作员做假,投料量、返工生产数据造假、修改生产步骤;初检复检不合格就反复检验,无论如何都不报废成品;提及销售,不合规似乎才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出了事都是员工负责……

列宁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事实上,医药领域的专业性这一特征使得与之相关的违规行为有相当的隐蔽性,执法部门需通过较为复杂的调查取证与检验等费时间的功夫才能确认企业的行为合规与否。换而言之,药企在这种监管环境下有了不小的“可乘之机”。

因而,“吹哨人”制度在近年也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20178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了新修订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员工举报自己的雇主,将单次举报奖励限额从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可以发现,面对庞大复杂的监管市场,药监部门正试图努力地捞起“漏网之鱼”,利用内部举报加大监管督查的覆盖面与力度。

有药企在内部设置举报热线,但有调查显示,25%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拨打内部举报热线,而是直接走法律途径和媒体揭示不合规的行为。当然,对于这样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统一的呼声。在近日某跨国药企的事件中,不少医药从业者就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中的部分人认为,员工举报企业是自身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宣泄情感的表现。宁可自己失业,也要将企业毁掉。

对于内部员工断送企业之路的做法,很难有评判的标准。员工应平衡好自己的心态,但若是企业作风正,也不会有机会被送上断头台。因此,在埋怨他人之前,不妨先反思自己吧。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