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v

两年时间689家药企消失的两个原因

文章作者:南明
2021-11-03

2015年《年报》显示:截至当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5065家。两年后,同样在11月底,年报显示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376家。短短两年时间有689家药企消失,为什么?原因涉及多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环保要求与产业调整,这两只巨手把将近700家药企踢出了市场。

环保高压堵住了原料药企的前路

2016年11月国办发布《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严查违法排污,原料药企被列入整治的序列。与此同时,工信部,环保部、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联合发通知,环京津冀的28城市原料药企交替停产,涉VOCs排放工序的全部停产。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像从天而降的巨石,转眼间就将部分原料药企业的前路封住。达不到环保标准,原料药企理所当然地被淘汰出局。

而且这环保标准会持续设置。就在42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参加植树活动时还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产业调整考验企业竞争力

除去环保政策的影响,还有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医药产业调整而被淘汰。在政策频出的过去两年,国办在20172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也称“医药国17条”),对药企和药商最有引导性和针对性。而该政策的相关配套政策,诸如两票制、一致性评价等,则直接影响了部分药企的命运。

国办表示,要加大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落后企业退出,着力化解药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支持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简化集团内跨地区转移产品上市许可的审批手续,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这个文件的作用就是引导优胜劣汰。落后的、重复生产的、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要面临被收购、或者退出的命运。

配套政策对药企发展的影响

在“医药国17条”文件指导下,各种配套政策层出不穷并直接影响了药企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医药两票制政策,迫使药企营销模式彻底转型,适应不了的只能关停并转;再如仿制药一致评价政策,单品评价成本目前上升到了1000万左右,部分药企只能放弃。

当然,除以上原因外,飞检、抽检、日常检查,出现严重问题的,也直接吊销了部分药企的GMP证书;药品招标、医保控费、药占比、辅助用药重点监控等以降价、降低药费为目标的措施,也让部分药企不堪重负,甘愿退出;其它的原因,还有经营成本上涨、经营管理不善、行业并购等,都是不少药企离开医药行业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淘汰“规模小、水平低”的药企并不仅仅是市场竞争下的结果,政策也是有力的无形之手。甚至有资深人士预言,“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内,国内会有三分之一的药厂面临倒闭”。市场之路不好走,各药企且行且珍惜。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