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v

执业药师必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中各类药物特点大总结

文章作者:半茶
2023-04-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据相关调查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普通成人的患病率介于6.3%~45%,其中10%~30%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不仅可以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还与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作为门店中常见的慢性疾病,驻店药师应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该类疾病的治疗药物,其特点与作用机制,应该有较全面的掌握。下面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及特点做一总结,以供执业药师读者学习、参考。

抗炎类

作用机制:抗炎:抑制炎症因子、免疫性因子;免疫调节: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诱生γ-干扰素,增强NK细胞活性;可抗过敏、抑制钙离子内流。

代表药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其它甘草制剂

修复肝细胞膜类

作用机制: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使受损肝功能和酶活性恢复正常,调节肝脏的能量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

代表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

解毒类

作用机制: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激活多种酶,促进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减轻组织损伤,促进修复。

代表药物:GSH(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抗氧化类

作用机制:抗脂质过氧化,增强肝细胞膜对多种损伤因素的抵抗力。

代表药物:水飞蓟素类、双环醇

利胆类

作用机制:促进胆汁酸转运,达到退黄,降酶的作用。

代表药物: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胆宁片

以上内容选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