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v

对症下药也会有误区

文章作者:川象
2022-11-16

对症下药是指针对病症而用药,也是合情合理的事。但病症和症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症状既是疾病外在表现,也往往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防御反应。因此,如果对机体自我保护反应也对症下药的话,则会适得其反。比如有些家庭见有咳嗽就止咳、见发烧就降温等。却不知有时候对症下药也存在误区,应注意。

见咳嗽就止咳:

咳嗽常由呼吸道炎症等引起,咳嗽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及异物排出体外,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炎症分泌物及异物排出有着积极作用,如果一发生咳嗽就投以止咳药,特别是使用中枢性止咳药,则不利于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见发热就退烧

发热是对致热因素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人体在发热时,白细胞吞噬细菌机能增强,表明人体对疾病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和抵御能力。如果在发热一开始就投以退热药,则不一定合适,如患伤寒时用退热剂,可加速及加重肠壁淋巴组织的坏死;再如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用退热药,可加重病情等。但是另一方面,发热超过一定程度,就会严重影响人体代谢,引起消化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果体温超过40℃还可引起脏器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除特殊病因外,一般体温超标时,应立即采取退热措施。

见呕吐就止吐

某些对消化道有刺激性、有害的微生物及毒素等进入胃内时可引起呕吐,人体借此将有害物质排出,这时呕吐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若此时立即服用止吐药,则不利于有害物质排出。但若频繁的呕吐致人脱水、电解质紊乱时,则应投以止吐药,并应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见腹痛就止痛

腹痛很常见,但其病因有时不易确定。在许多情况下,腹痛是腹部疾病的主要或唯一症状,诊断则要依赖疼痛的部位、性质、部位变化和疼痛发展过程中脏器功能变化等观察与判断。

如果过早使用止痛药物,疼痛会因药物的作用而消失,最终掩盖引起疼痛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肠梗阻、胆石症、胆囊炎、阑尾炎等急症都表现为腹痛,使用止痛药可使腹痛缓解,但炎症仍存在,随着炎症的加重,有可能发生脏器穿孔、腹膜炎等。因此发生腹痛时必须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来源:21世纪药店

0
登录后参与讨论

色情 谣言 网络钓鱼/广告 政治 侵权 人身攻击

补充说明:

×